首页 > 税收之窗

印度大象难逃劳务税j


来源:新华网 
     “穷困潦倒的印度政府目前只能以大象的宗教服务为名征收服务税,要是哪天他们把神产看成私产,征收财产税,那可就不得了了。” 
    富兰克林有句名言:“人的一生唯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,一是死亡,一是纳税。” 
    放到印度,不只是人,连大象都逃不过纳税。印度有地方税务部门最近就向大象递上了报税单,要求它们交纳12.36%的劳务税。 
    大象之国的“大象生意” 
    印度被称为“大象之国”,印度人崇拜象征着幸福、财富和智慧的象神,因此大象深受印度人民的喜爱。 
    印度枕套、床单、瓷器、木器等很多装饰品,以及雕刻和绘画等都爱用大象的形象。印度人也爱在举行婚礼、祝福生日和庆祝节日等各种庆典上邀请大象撑场面。 
    在《环球》杂志记者居住的小区,有一户人家不久前雇用了一头大象来庆生。这头高大的大象鼻子和脸颊处画着五颜六色的图案,背上披着的彩色锦缎也被装饰得色彩斑斓,孩子们兴奋地爬到象背上拍照留影。在印度秋季的结婚季,在道路上缓缓行走的大象队伍时不时被拦下来拍照,常常会造成道路堵塞,甚至让城市交通瘫痪。 
    大象生意已经成为印度的一个产业。据印度媒体统计,一头大象每被雇用一次可赚到250元人民币(下同),而普通印度人平均日工资仅为60—70元。在热闹的节庆日,每天一头大象就可以赚到3000元,仅在南部克拉拉邦,700头卖力工作的大象每年能挣3000万元,而整个印度的28个邦总共的大象加在一起的收入更是惊人——大概有数亿,大象可以称得上是“摇钱树”了。 
    因此,印度南部克拉拉邦的税务部门向它们递上了报税单,要求所有租用或是雇用大象的企业都要交纳12.36%的劳务税,征税的主要对象是克拉拉邦的700多头大象,这些大象长年为印度各神庙里的宗教仪式服务。 
    三分之一的克拉拉邦大象归神产(神的财产)委员会所有,神产委员会是一种宗教财产信托机构,有政府、社区和私人三种。这些大象每头每次的收入在600—12000元之间,收入高低取决于淡旺季,也取决于大象的知名度。简单算一算,仅克拉拉邦这700头大象的年收入就可达到2.6亿元人民币。 
    “赤字政府”盯上神产 
    除了眼馋大象的高收入之外,克拉拉邦政府向大象征税,也跟印度政府财政赤字有关。去年,克拉拉邦政府负债1000亿元,不难理解该邦政府将征税矛头指向了收入丰厚的大象。 
    近两年印度经济已滑入慢车道,增速持续放缓,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严重,通胀高位运行。2012年,印度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高达5.3%。缺钱的政府绞尽脑汁想尽办法,征收各种五花八门的税务,例如向申请执照的三轮车工人征收印花税,各种苛捐杂税也导致印度各地工人和雇员常常举行罢工和示威。 
    此外,根据国际专业服务公司与世界银行发布的调查报告:印度公司赋税负担在全球名列前茅,商业盈利的81%必须用于缴交名目繁多的各种捐税,包括公司所得税和劳工税等,负担重于美国、英国、日本甚至中国的同行。 
    在印度教盛行的克拉拉邦,管理着近三千座印度神庙的四个神产委员会旗下神庙的资产,估计超过2300亿元人民币,其中一座神庙——斯瓦米神庙,其地下宝库被打开清点发现,寺庙总资产高达1150亿元,这个数字是克拉拉邦GDP的两倍,相当于整个印度政府一年的税收收入。 
    印度是一个宗教气息浓厚的国家,印度建国时有560多个土邦王国,他们都拥有大量的神庙,各个神庙都在不断接受来自信徒的大量捐赠。除了寺庙自身拥有的土地、房产等财产外,信徒的捐赠也颇丰。 

    除了总资产高达1150亿元的喀拉拉邦的斯瓦米神庙,在资产或年收入上处于同级别的还有不少神庙,如泰米尔纳都的蒂鲁马拉神庙,这是一座朝拜人数最多的神庙。庙里光黄金就有5吨之多,在去年5个月的时间里,神庙向全球买家拍卖了信徒剃度的500多吨头发,获得了2.5亿元收入。 
    对神产征税引争议 
    对大象征收劳务税,肯定会对大象租赁产业上的上中下链条产生影响。首先,大象的拥有者,例如印度寺庙,将不得不将不菲收入的12.36%上交给邦政府“财库”;邦政府则获得了一个增加财政收入的新途径;而这笔钱会直接转嫁到租用大象的普通民众或机构。 
    对大象征税的政府提议能否通过还不得而知,但可以想见,这势必会影响对价格敏感的那部分印度普通民众,如果他们减少租用和雇用大象的需求,连锁反应之下,最遭殃的就是大象拥有者了。 
    除了经济方面的影响,政府对作为神产的大象征税,立刻在宗教界引发强烈反响。 
    虔诚的印度教徒认为,神庙是由神所有的,神庙所有的大象、金银珠宝等财产,还有朝拜者的供奉,都属于神的财产,不属于任何个人甚至是掌管神庙者。 
    在印度独立前,印度的神庙一直由当地强盛的国王或王公管理,皇室把他们的珍宝捐给了神庙,并宣称他们只是神的看护人,神庙财产为神所有。如今国王或王公虽然不存在,但神庙依然由皇家的继承人来看管。 
    以斯瓦米神庙为例,去年夏天印度法院下令清点其财产时,作为看管者的皇家继承人瓦尔玛并没有表示异议,但他说:“请不要把庙里的东西带走,它们不属于任何人,肯定不属于我们的家庭。它们属于神的,而且我们的法律承认这一点。” 
    对邦政府巧立名目要对神产之一——大象征税,印度一些媒体人抨击说:政府对拥有几个世纪历史的神庙开刀,是世俗主义对宗教的亵渎。 
    有人戏谑道:“穷困潦倒的印度政府目前只能以大象的宗教服务为名征收服务税,要是哪天他们把神产看成私产,征收财产税,那可就不得了了。” 
    斯瓦米神庙地下宝库开封后,向法院请愿者也莫名生病逝世了,这被很多人解读为不祥的预兆。 
    但在不少印度人也认为,如此巨大的资产,不能用到穷人身上,其实也很不公正。而且,一些神庙黑产严重,更加剧了社会的不公正。 
    据印度媒体报道,在过去的40年中,印度南部至少有10座最富有的寺庙中的部分神职人员,利用神庙的文物充当一些政党洗钱的媒介或工具。比如泰米尔纳德邦的德拉维达进步联盟,曾在从1967年开始当政的10年间,专门设立了一个特别部门来处理寺庙财产,与寺庙管理人员联手,复制、替换和走私了相当数量的文物,这些文物最后都出现在了黑市上。 
    而自从斯瓦米神庙被揭示出巨额财富之后,其已经与世俗严重挂钩了。当然,在试图获取潜在收益之前,当地政府还必须先掏钱——为保护这批财产,政府已同意支付2700万卢比(折合人民币306万元),为神庙建立一整套安保系统。


阅读次数:680

税收法规

更多 >>

税务实务

更多 >>

财税新闻

更多 >>